考研政治哲学总结

【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一道单选)

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明确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问题两方面: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1.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问题(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1)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2)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考点二】物质观

1.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依据。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是一种或几种实物,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原子,具有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在自然观唯物、在历史观唯心,具有不彻底性,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2.物质的定义

(1)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做出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命题方式与注意事项】 选择题知识点,能够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重点掌握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其中恩格斯对物质的界定抓住“共性与个性”,列宁对物质的界定抓住“物质与意识关系”,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习题演练】

(单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它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B)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两个同等程度的范畴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 ①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真题多选) (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考点三】运动观、时空观

运动含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1.物质与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和静止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和特殊状态。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会导致形而上学的观点;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命题方式及注意事项】 此知识点近几年经常作为选择题出现考查,通常是通过一些古文诗句来让你找出能够体现这一原理的,对于此知识点关键是理解。重点掌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习题演练】

(单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B.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空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D.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3.运动和时空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一去而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时空的特点:有限性(个体)和无限性(整体),绝对性(整体)和相对性(个体)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命题方式及注意事项】

时间和空间在近几年考查的比较频繁,主要是以选择题命题。尤其是时空的特征需要重点把握。 【习题演练】 (单选)中国有两句形容对时间的不同感受的话,即"度日如年"和"光阴似箭"。这说明 A.时间的长短由人的意识决定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发表评论 / Comment

用心评论~